大隈车削中心与自动化上下料系统集成的应用模式你知道吗? 焦点热文

来源:力丰集团时间:2025-09-19 15:52:58


【资料图】

在批量精密加工领域,大隈车削中心凭借高精度、高稳定性的加工能力占据重要地位,而与自动化上下料系统的集成,更是实现 “无人化生产”“高效连续加工” 的关键路径。二者的集成并非简单拼接,而是基于加工需求、工件特性形成的适配性应用模式,核心在于通过系统协同提升生产效率与一致性。

桁架机器人集成模式是当前应用很广泛的类型,尤其适配中小批量、多品种工件的加工场景。该模式以桁架机器人为核心传动载体,通过轨道将机器人部署在大隈车削中心的主轴侧或刀塔侧。系统运行时,机器人末端夹具先从原料料架抓取工件,按照预设路径将工件精准送入车削中心主轴卡盘;待加工完成后,机器人再将成品取出,送至成品料道或后续工序设备。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灵活性强,可通过调整机器人程序适配不同规格工件,且轨道布局紧凑,对车间空间占用较小,适合多台大隈车削中心组成的柔性生产线。

机械手集成模式则更适用于单一品种、大批量的连续加工场景,常与大隈车削中心的卧式主轴结构搭配。机械手通常直接安装在车削中心的床身侧面,与主轴、刀塔形成联动控制。其工作流程高度简化:当主轴完成前一个工件加工并松开卡盘时,机械手迅速伸入主轴端,同时完成 “取成品” 与 “装原料” 的动作,整个换料过程可在数秒内完成,大幅缩短非加工时间。该模式的核心优势是响应速度快、换料精度高,且机械手与车削中心共用一套控制系统,协同稳定性更强,适合对生产节拍要求严苛的精密零件加工,如汽车零部件、液压阀块等。

此外,针对重型工件或复杂工序,还会采用 “AGV小车 + 机器人” 的复合集成模式。AGV小车负责工件的车间级转运,将原料送至大隈车削中心旁的暂存台,再由固定机器人完成工件与主轴的对接。这种模式虽成本较高,但能突破空间限制,实现多工位、长流程的自动化衔接,适配重量超百公斤的大型工件加工。

无论哪种集成模式,其核心逻辑均围绕 “减少人工干预、提升加工连续性” 展开。通过大隈车削中心的数控系统与自动化上下料系统的信号交互,实现 “加工 - 换料 - 转运” 的无缝衔接,既降低了人工操作的误差风险,又能充分发挥车削中心的高速加工能力,最终实现生产效率与加工精度的双重提升。

标签: 财经信息网 消费

责任编辑:FD31
上一篇:记者观察|2025年服贸会开幕 世界共享“数智”服务新机遇
下一篇:最后一页

精彩图集(热图)

热点图集

最近更新

信用中国

  • 信用信息
  • 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
  • 网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