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独家专稿
文丨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 马春辉
2013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超过了日本,自此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二。现在数字经济已经渗透到中国经济的各行各业,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基础。数字经济全面赋能中国经济增长。由世界经济论坛和麦肯锡咨询公司共同遴选在生产网络和更加广泛的领域积极推广先进技术,同时提升生产效率、系统韧性和可持续性,代表当今全球制造业领域智能制造和数字化最高水平,被誉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厂”,已累计评选出132个先进工厂标杆,其中中国50家,居全球首位,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灯塔”引领效应显著。
数字经济的发展核心要素是数据,数据已成为一种新型的生产要素。在发展数字经济方面,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要素,我国的比较优势显著。《小康》杂志报道,我国数据产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不断的数字技术创新。近年来,我国在一些基础数字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突破。量子计算原型机、类脑计算芯片、碳基集成电路等数字经济发展基本技术有较大突破性。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兴领域形成一批自主底层软硬件平台和开源社区,关键产品技术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初步形成规模化应用效应。
由于数字经济的发展涉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因此我们需要特别注意数字经济发展的安全性,控制数据安全风险。目前,我国已颁布和实施《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构筑了保障数字中国安全的三大法治基石,将来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在2023年国家机构改革中,成立了国家数据局,就是要保障中国大数据安全,实现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安全可控,助力建设数字化强国。
我国在发展数字经济方面也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基本操作系统、工业软件、高端芯片、基础材料、技术研发和工艺制造水平问题,如数字鸿沟问题。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群体的数字化基础不同,发展差异明显,甚至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区域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中部地区发展明显快于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城乡之间不平衡。
(《小康》·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3年5月上旬刊
标签: